
“胡大哥的病怎么样了,我们想去医院看看他……”9月20日一大早,岳普湖县几名村干部在村委会会议室,脸颊上挂着担忧,想要前去看望住院的胡先生(化名)。
想起胡大哥,村书记也红了眼睛,但还是劝慰着村干部们:“胡大哥转去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抢救了,现已转危为安,还在康复的关键时期,你们先回去吧,等他好点了,我们再一起去看他。”
这是一段下沉干部和当地干部之间深情厚谊的生动缩影,也是一场生死急速的生命救援。
时间回溯到9月20日下午,来自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下沉干部胡先生突然晕倒在地,办公室一阵慌乱,一边查看胡先生情况,一边迅速去请村医前来“救命”。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胡先生脸色苍白,四肢僵硬,呼之不应。”村卫生室李医生回忆,用手一探,他发现对方呼吸脉搏微弱,初步判断为心脏骤停,立刻为其进行心肺复苏,保持心脏供血,同时嘱咐村委干部立即准备车辆将胡先生送往县医院,一场生命的接力营救就此展开。
“
那漫长又
迅速的
20分钟,我
一刻也不敢停歇。”李医生说。
抵达岳普湖县人民医院时,事先得知消息的胸痛中心医护队伍已在急诊绿色通道随时待命,并事先与我院胸痛中心取得联系。
当我院党委书记得到需技术支持的电话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出安排,组织专家团队连线岳普湖县人民医院进行线上指导救治,同时,还第一时间派遣我院冠心病二科杨和银副主任立即出发,赶往岳普湖县人民医院提供技术支持。
在远程协作开展救治中,专家团根据胡先生的症状,考虑为“心脏猝死”,并线上指导,轮番为胡先生进行心肺复苏,初步稳定了胡先生的状态。1小时后,杨和银副主任也抵达救治第一线,有条不紊地开展下一步救治......
“医生,医生,患者情况有变!他的心跳再度停止了!”大家尚未从惊险状态中回过神来,胡先生的病情再度发生了变化。
“立即行心肺复苏!”
一下、两下、三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胡先生的心跳和血压多次反复,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但在场的医护人员始终坚持抢救,大家轮番上阵,接力抢救,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胡先生的心跳终于恢复,血压也稳定了下来!
“前后8次复苏!我们甚至一度以为已经救不回来了……还好,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想起这一段经历,岳普湖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参与抢救的刘孝飞医生几度哽咽落泪。
在来自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帮扶专家和岳普湖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护团队的努力下,恢复心跳的胡先生顺利完成冠脉造影,未发现心肌梗死征象。但他的生命体征仍不平稳,血压偏低、神志不清,在气管插管状态下频繁呕吐。当时家属未能赶到现场,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和我院援疆专家讨论,以及杨和银副主任现场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后,建议迅速转运至我院继续抢救治疗。
启动程序转运后,我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院党委指示,“全力开展抢救,一切以患者生命为先!”
畅通的绿色通道,胸痛中心、CCU、ECMO团队、超声团队16名专业医护人员迅速集合,相关专业援疆专家时刻待命,所有设备均处于开机备用状态。
▲图丨多学科诊疗团队讨论制定救治方案
胡先生抵达我院时,基本生命体征维持平稳,我院救治团队为其完善床旁心脏B超、胸腹部强化CT等相关检查。幸运的是,此时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李国庆教授团队正在喀什。医务部迅速协调开展多学科诊疗,集结自治区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和我院援疆专家罗年桑教授、闫新建教授以及本地专家,对胡先生的病因及下一步诊疗策略进行讨论,周密制定了下一步治疗方案。

▲图丨我院救治团队彻夜坚守患者床旁
按照治疗方案,当天晚上,我院救治团队一刻不离地坚守在重症病房,全力施救。第二天清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我院专家工作室专家于湘友教授组织查房,根据胡先生的具体病情完善个体化治疗方案。
随后几天,在我院援疆专家和CCU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胡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现已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神志恢复清晰,能够正常交流。

▲图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为我院送来锦旗
9月28日,为表达对我院全力施救和关心关爱下沉干部的感谢,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领导前来看望慰问转到普通病房的胡先生的同时,还特为我院送来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此次成功完成生命接力,得益于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我院援疆专家、基层医院的紧密合作,
不仅展现了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专业性,同时也充分彰显了分级诊疗制度的优越性。
在分级诊疗模式下,各级医院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扩容,基层医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