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正文

援疆动态丨喀什地区首例!术中神经监测精准护航,麻醉团队守护患者“生命之声”

文章时间:2025/04/10 16:17:26 来源:

3月16日17时,在我院的病房里,张女士缓缓睁开眼睛,脑海中仍然回荡着手术前的担忧。她本能地试探着开口:“医生,我的声音……还好吗?”

清晰的声音没有丝毫嘶哑,让张女士安心了不少。在此之前的1个小时,张女士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的精准护航下,成功接受了甲状旁腺瘤切除术,完美保留了她的发声功能。这是喀什地区首次在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为广大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嗓音异常揭示“隐形病变”,多学科会诊寻找最佳方案

35岁的张女士是一名教师。几个月前她开始频繁出现嗓音沙哑、易疲劳的症状,原本洪亮的讲课声音变得虚弱,甚至影响到日常交流。她以为只是普通的咽喉疲劳,但症状越来越严重,连喝水都会感到不适。这让她感到不安,于是来到我院就诊。

图片

▲图丨甲状腺效果图

检查结果让她措手不及——甲状旁腺瘤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肿瘤不仅导致了她的全身钙代谢异常,更重要的是,它紧贴喉返神经,而这条神经正是控制声带活动的关键。

图片

▲图丨甲状腺及旁腺手术中损伤喉返神经的表现

“如果手术损伤喉返神经,她的声音可能会变得嘶哑,甚至完全丧失发声能力。”广东援疆专家、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徐向东解释道,“而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这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

面对这一难题,徐向东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MDT),由乳甲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耳鼻喉科等专家共同商讨最佳治疗方案。

在手术讨论会上,广东援疆专家、我院麻醉科主任彭俊直言:“手术的最大难点在于,喉返神经是‘看不见’的。”

这个神经极其纤细,直径甚至不到一毫米,并且它是藏在甲状腺后方的,手术医生在解剖时,往往难以直接看到它。更棘手的是,每个人的神经走形可能都不同,有的患者神经变异位置甚至完全‘藏’在组织里,这让外科医生几乎是“盲操作”。

如果手术中无法精准识别喉返神经,一旦损伤,就可能导致声音嘶哑,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发声或呼吸困难。这对普通患者来说已是严重并发症。

“经过反复研判,我们决定应用术中神经监测(IONM)技术。”彭俊解释,IONM就像是“体外神经检测仪”,可以让医生“看见”这条神经的活动状态。

术中神经监测(IONM):精准“导航”背后的麻醉难点

术中神经监测是一项先进的神经保护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喉返神经的状态,帮助手术医生精准操作,避免损伤。

图片

“简单来说,我们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特殊的电极刺激神经。如果神经是完整的,信号会沿着神经传导到声带肌肉,引发肌肉收缩,这时监测设备就会显示肌电波形,并发出提示音。”彭俊解释道。

图片

图片

▲图丨麻醉医生负责IONM正常运行

“这就像给外科医生安装了一个‘神经雷达’,让他们即使看不见神经,也能精准避开它。”彭俊说,术中神经监测的应用并不是“装上就能用”,它高度依赖麻醉团队的精准配合,使得麻醉的难度比普通手术要高得多,“我们既要让患者进入全麻状态,又必须确保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完整,否则监测就会失效。”

在普通手术中,麻醉医生通常会使用肌松药让患者的肌肉完全放松,以便手术顺利进行。但在神经监测辅助的手术中,如果肌松药用量过大,神经和肌肉的连接会被“屏蔽”,即便医生刺激到喉返神经,监测设备也不会显示信号,导致手术医生误以为没有神经,从而造成误伤。因此,这台手术的肌松药管理必须精准到毫克级,既要让手术进行得足够顺利,又不能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

术前,麻醉团队使用可视化气管插管技术,确保监测电极精准放置在患者声带肌肉上,保证每一次神经刺激都能得到可靠反馈。

40分钟精准施术,成功守护教师的“生命之声”

图片

▲图丨徐向东主任手术中

在麻醉团队的精密配合下,手术顺利进行。徐向东带领手术团队施展精细解剖技术,仅用40分钟便成功切除了肿瘤。术后,监测数据显示,喉返神经功能完好无损,患者术后立即恢复正常发声。

图片

▲图丨IONM显示喉返神经完好无损

术后,张女士很快苏醒,医生为她拔除了气管导管。当她试探性地开口,发现自己的声音依旧清晰如初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徐向东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在技术层面有重要突破,也为南疆地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方案。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本地医生的培训,帮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作为中国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监测培训基地专家,彭俊表示:“我们不仅要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南疆,更要把技术留在南疆。未来,我们将定期在喀什及周边地区开展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本地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让这项技术真正落地生根,造福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图片

徐向东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乳甲科主任

后方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甲状腺外科行政副主任 甲乳支部书记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乳腺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甲状腺专科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乳腺病防治专业委员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连续两届登上“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

图片

彭俊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医学学士、硕士、博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麻醉与重症医学系访问学者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肝胆麻醉专科主任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创新与推广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神经监测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神经监测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对外交流学组秘书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及镇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2017年至今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肝胆麻醉专科主任、主持肝胆胰/肝移植/心脏移植/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麻醉团队的建设工作。擅长普通外科手术麻醉(尤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麻醉、腹腔镜肝切除术麻醉、胰腺手术麻醉等),个人完成肝移植麻醉近200例,包括全球首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麻醉及4月龄婴儿肝移植麻醉。擅长危重急诊麻醉管理、老年患者麻醉管理、婴幼儿麻醉管理、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麻醉管理及困难气道管理。

上一条:医院动态丨我院赴伊犁州友谊医院回访交流座谈

下一条:医院动态丨南疆眼科技术迈入"全程视力"新时代—我院成功开展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