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辐射基层,守护宝宝“生命通路”

文章时间:2023/07/05 19:27:58 来源: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图片

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是生命救治路途上的一条绿色通道,它的建立能够大幅减少外周静脉穿刺的次数和许多刺激性液体对外周血管造成的损害,为治疗和护理清除了许多障碍。

我院PICC置管技术自开展以来,新生儿科团队在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积极将该项技术推广到基层医院,为新生儿的生命延续保驾护航。近期,秉承着“成长 奉献 服务”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我院新生儿科团队受邀赶赴基层,利用PICC置管技术成功挽救了两名小宝宝的生命。

6月23号,我院接到伽师县人民医院紧急求助,称一名体重仅1020克的早产儿病情危重,已上呼吸机,转运风险大,且开放静脉通路困难,急需我院帮助。
接到求助后,我院 高度重视,当即选派新生儿科刘红星副主任、 范丽 护士长 与护理静疗专科护士赵丽丽组成医疗队, 前往伽师县人民医院开展紧急医疗救助,一场生命的接力赛正式拉开。
一路上,医疗队分秒必争,在车上即与伽师县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召开线上会议,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小宝宝的病情,并据此制定出最优治疗方案。

图片

抵达伽师县人民医院的第一时间,医疗队快速做好准备,与伽师县人民医院医护团队密切协作,结合病情需要及前期治疗方案,为小宝宝实施了PICC置管术。胸片显示导管尖端位置正常,整个置管过程严谨、规范,打通了小宝宝生命的“绿色通道”。

图片

随后,在医疗队与伽师县人民医院医护团队通力合作下,小宝宝得到成功救治,病情逐渐稳定。
图片
无独有偶,6月25日,我院接到叶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的紧急求助。该院收治了一名体重仅1120g的早产儿,在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救治患儿需要面临呼吸、营养、消化、感染等多重难关,且还需要长期静脉输入营养液。
由于患儿为早产低体重儿,皮肤娇嫩,血管极为细小,静脉留置针穿刺极其困难,加之高浓度营养液对血管刺激大,容易出现静脉炎、外渗的情况,严重者还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增加患儿痛苦和感染的机会,加大护理工作难度。

图片

为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我院派出范丽丽与赵丽丽专科护士前往叶城县人民医院指导开展新生儿PICC穿刺置管技术,帮助该院解决了新生儿PICC置管疑难问题,为救治患儿开辟了一条持续、有效的生命通道。目前患儿病情稳定,此项技术的开展也填补了叶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领域的空白。


新生儿PICC置管术具有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但该项技术难度大,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一直是新生儿护理领域的一大挑战。我院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自开展新生儿PICC置管术以来,在不断提升该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同时,多次受邀为喀什地区各县(市)级医院提供该项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帮助,有力推动了全地区静脉治疗技术的发展,让PICC置管技术能为更多宝宝的顺利康复和成长保驾护航。

图片


上一条:广东省党政代表团来疆考察对接对口支援工作

下一条: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感染病区域医疗中心拟建项目)落成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