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到喀什之前,我认为援疆就是发挥‘传帮带’作用,着力夯实当地医院技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来到喀什后,谢蓉芝深刻认识到,援疆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奉献,一种传承,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谢蓉芝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23年4月26日,50岁的她决定援疆,“家人都支持我的决定,孩子毕业工作了,没太多要顾虑的。特别是我家婆,她让我安心进疆,不要有后顾之忧。”
带着组织的重托,与家人依依不舍后,谢蓉芝来到我院,担任护理部主任、肿瘤内科护士长一职。肿瘤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晚期无法手术,症状显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面对患者出现的不适,谢蓉芝根据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症状管理中的特色优势,助力喀地一院肿瘤规范化“癌痛病房”“无呕病房”“营养病房”的长足发展,培养护士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思维,深化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内涵,推动中医特色调护体系的建立,开展中医护理特色在实践中的应用。赋能中医护理模式创新发展。配合医生精心制定化疗和中医特色护理相结合的最佳减毒增效方案,打好“抗癌”中西医配合保卫战,为边疆护理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到喀什就工作 探索肿瘤中西医护理服务模式创新
援疆之前,谢蓉芝对于新疆,对于喀什的印象,来自于同事们。
“出发前,他们都跟我说,谢老师,你去喀什肯定不习惯,那边街上都飘着羊肉味、洋葱味。”去年4月26日,带着“不习惯”的心理,谢蓉芝来到了喀什。然而,到了喀什之后,她被喀什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被当地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所震撼,“我们中大人都有家国情怀,我觉得我来了这里,必须得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谢蓉芝来到肿瘤内科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深入了解科室护理工作情况后,她从技术、人才、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正值有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援疆专家钟子劭主任,谢蓉芝主动寻求合作机会,并在专家的帮助下,引进推拿和针灸技师,在科室内开展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同时选派喀地一院肿瘤中心4名优秀护理骨干前往广东省中医院参加中医护理专科护士进修培训,为全面提升喀地一院肿瘤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如今,在谢蓉芝与护理部领导的通力协作下,肿瘤中心已探索出了诸如火龙罐、中药泡脚、耳贴、穴位贴、针灸、推拿等成熟的中医护理特色疗法。这些中医护理疗法能有效帮助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存质量。
如火龙罐是一种集艾灸、刮痧、推拿、按摩、点穴、烫熨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特色疗法,分为大罐、中罐、莲华罐、银佛手罐等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患者群体,特别是胃肠类疾病、胃肠道肌肉损伤、关节痛等,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舒适感极强,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肯定和评价。
“好多病人在治疗期间便秘,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排便就顺畅了,治疗感受好了,配合度非常高。”喀地一院肿瘤内科护士长张海霞说,半年内,就服务了5173例患者,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和满意度。
发现“空白点” 深入推进“无呕病房”建设
深入临床护理工作,谢蓉芝发现喀地一院乃至新疆的肿瘤内科都未进行“无呕病房”的建设。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若不进行规范的治疗,患者出现呕吐后就会紧张,后期在治疗前就会出现应激,就不愿意来治疗了。”谢蓉芝说,有些患者因为恶心、呕吐难受,治疗依从性也会差,回到家也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那么整个周期的治疗效果就打了折扣。
为此,谢蓉芝帮助肿瘤中心建立“无呕病房”“营养病房”落实中西医结合护理病房的日常工作机制,指导从临床筛选识别、到个性化中医特色护理治疗等国内领先的护理工作方案,定期举办专家授课、与后方单位经验交流、问题反馈等活动,为中西医结合护理“抗癌”技术的良好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之前不少患者因为出现呕吐,回到家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家人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这对治疗是不利的。”对此,谢蓉芝还引进心理精神科医生,共同为患者会诊,为患者及其家人“赋能”,让患者与家人学会一同面对,“患者对呕吐不那么恐惧了,治疗的依从性、接纳度也会提高。”
为深入建设规范化“无呕病房”,谢蓉芝毫无保留地把30年肿瘤中心管理工作经验传授给喀地一院肿瘤内科。每周定期举行“无呕病房”的日常工作交流会,传授临床护理经验,指导临床护理量化工作方法。
“谢老师让我们详细记录患者的饮食、起居,在使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治疗后,结合国际标准科学评估患者的情况,量化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效果。”张海霞说,根据量化数据能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患者诊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而这,也是谢蓉芝作为一名资深护理工作者的“小心思”,“通过量化数据和表格,可以收集到中西医结合“抗癌”护理的数据,为后期临床科研做好铺垫。”
在谢蓉芝的指导下,肿瘤内科护理科研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谢老师的指导下,我成功申报了1项院级科研项目,目前还有一项院级项目正在申报。”张海霞说,谢蓉芝指导4名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到广东参加中医辨证施治比赛,获得4个奖项,科室护士们的职业成就感、荣誉感变强了,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
带着大家一起 做患者信赖的“知心人”
在30年的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中,谢蓉芝为病人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爱。在喀地一院帮扶期间,她也用实际行动带领本地护理团队一起,做患者信赖的“知心人”。
每一次查房前,谢蓉芝都会化好淡妆,并叫周围的同事帮忙看看。“气色好,病人看着也舒心。”细致除了在妆容上,也体现在护理过程中。
与患者敞开心扉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惦记着患者的需求,脸上时常挂着笑容,是谢蓉芝每日工作的状态。有一次,谢蓉芝查房时,一名做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反馈味觉退化。“即使尝不出味道,也不要在饭菜里放大量的盐,对肾脏不好。”谢蓉芝叮嘱后,便与这名患者聊起了家常,得知患者曾在深圳生活过,想吃广式肠粉,她马上托身边的朋友和广东援疆干部多方打听,辗转找到一名会做肠粉的厨师。隔天,就为患者送上了一份热腾腾的肠粉。看着患者吃得开心,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谢蓉芝也欣慰的笑了。
谢蓉芝与患者成为朋友。“我去塔什库尔干县3次,这位卵巢癌患者邀请我去她家做客3次。”说起这位患者,谢蓉芝有说不完的故事。
这位患者曾因腹痛,到乌鲁木齐大医院就医被查出卵巢肿瘤。考虑到经济问题,便决定回喀什治疗。“当时,医院就给她留了我的电话,让她回喀什了找我。”患者来到喀地一院,谢蓉芝接待了她,并帮助她办理住院、联系妇科手术,在医院住院治疗15天出院。
“她出院之后,我专门到患者家中随访。”谢蓉芝曾到当地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了解当地医院是否能完成这项打针治疗的操作,“得知当地县医院就能完成这个打针治疗的操作,我就让她别每次都来喀什,路程远不方便,在当地医院打针,定期到喀地一院检查就行了。”
就这样,谢蓉芝去塔什库尔干县3次,这位患者也邀请了她3次,“在进入县城的路口,患者为了等我,一等就是一下午,第二次我去了她家,吃了饭,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姐妹。”
谢蓉芝说,病人是她的朋友和老师。正是和病人接触,她的护理技术才会不断提升。在广东,谢蓉芝会为患者举办生日会等活动,庆祝他们度过阶段性的难关,也让沉闷的病房多一丝生气和喜悦。她跟患者组建了微信群,在线上为大家打气,和出院后的病人一起登山、郊游。
“没有情怀的治疗是没有灵魂的。我的愿望是努力让病房变成‘迪士尼’,让患者带着旅游般轻松的心态接受治疗。”近几年,谢蓉芝注重安宁疗护,为患者提供身、心、社、灵全人照护。援疆这一年,她把这套理念方法向喀什的同事普及,“即使是重症患者,也要尽可能让他们淡化对疾病的恐惧,提升生命的质量,从容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而当她看到自己做的一切,让喀什更多患者获益,她就感觉很开心。
目前,针对癌痛患者的管理,谢蓉芝申请了课题,准备在喀什地区12县市推广。“目前丙肝是南疆地区的高发感染病,如何规范的管理和治疗,如何做好健康普及工作,也都是必须开展的工作。”谢蓉芝说,南疆地区的安宁疗护工作也是空白,“也需要尽快开展起来,这都是我想做的。”
一年援疆即将期满,谢蓉芝说,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若有可能,我还想继续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