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提升护理服务行动丨做有温度的护士 行有温度的护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专科护理质量提升

文章时间:2024/05/07 12:44:02 来源: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90年薪火相传、沧桑巨变,90年砥砺奋进、“医”路逐光。

“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时值医院90周年院庆和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化医改服务,加强医院护理学科建设,激励全院护理工作者投身健康新疆建设,全面落实《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感受,5月1日至12日,我院将陆续发布“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系列专题报道,对护理专科服务能力提升进行推介。敬请垂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护理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以打造“一科一品”优质护理品牌为契机,结合工作特点,陆续开展多样化优质护理服务举措,通过品牌的创建,实施精准护理服务,找对发展方向,不断提升护理服务,促进科室护理快速发展。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GJ)一病区

住院期间您的康复我们来负责

住院期间是患者能够接受健康宣教的最佳时机。

呼吸系统疾病和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宣教,有利于让患者树立由“生病后治病”,到“未病先防病”的健康观念,改变患者“重治轻防”的错误理念,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建。

图片 图片

我们从最简单学起,我们手把手教您气道廓清技术。

指导患者用最简单的深呼吸训练,在不知不觉的震荡中排除痰液,同时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患者,护士根据自理能力评分、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肺康复锻炼方式。护士床旁指导患者进行拉力器上肢力量的锻炼,行动便利、肺功能尚可的患者给予锻炼,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了解慢病,您的健康我们长久守护

图片 图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慢病管理工作显得尤为关键,我们不仅仅是对患者进行随访,更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健康关怀与指导。我们制定随访计划表,建立疾病健康档案,列出每次随访的主要内容和需要关注的问题。使患者在随访期间或之后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通过我们团队努力,不断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了线上线下,院内院外,为各民族患者提供了全程,个性化,贴心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

呼吸肌训练,让您畅快呼吸

肺康复是重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图片 图片

我科肺康复专科护士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让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吞咽功能、作业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心肺功能等锻炼,力求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撤离呼吸机,增强患者自信心、日常活动能力,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GJ)三病区

呼吸亲切的迎接,无微不至的送往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图片 图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GJ)三病区护理人员聚焦患者出院的难点堵点,用心用情用爱解决患者实际困难,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为出院患者提供“暖心护送”服务,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携带行李较多的出院患者,医务人员提前确定患者的出院时间及离院方式,安排好专人使用轮椅或平车将病人护送至停车场或公交车站,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病人及其家属在离院时依然感受到医院全程细心温馨体贴的服务。打通患者出院路途上、流程上的堵点、难点,温暖患者出院回家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实实在在让患者感受到了有温度的服务。

感染性疾病专科护理

感染性疾病专科

医护联合门诊,提供爱心服务

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载量,将其维持在不可检测水平的时间越长越好,使免疫功能得到恢复,降低病死率和 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

图片 图片

爱心门诊(艾滋病门诊)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方案,艾滋病专科护士建立艾滋病患者者随访档案,并制定个性化切实可行的康复方案,对于需定期复查的患者给与电话通知,帮助艾滋病患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及护理。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使用惯性思维模式工作,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制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患者的真实感受。作为时常陪伴患者的人,护士能否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护理服务,决定着患者就医的温度和厚度。

始于患者需要,终于患者满意,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从我做起”。服务源于用心,我们将用真心、爱心、细心持续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上一条:致敬丨王桐月:柔情“医”路,跨越千里的奉献之旅

下一条:致敬丨潘静洁:千里援疆,用中医续写“山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