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昏迷等。
应对措施:
1、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勤洗手、用公筷,生熟分开,瓜果洗净或去皮食用,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食用过期、变质、“三无”食品和无证摊点食品。
2、食物加工烧熟煮透,尤其是海产品、肉类、蛋类、四季豆等,不吃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冰箱内短期存放食品,食用前要蒸煮热透,不要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在外就餐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3、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和清洗餐具,有条件喝桶装水或经净化过滤的水。
4、一旦出现因进食引起的不适,如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可立即采用简易方法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同时留存进食的可疑食物。
登革热
主要症状:发热、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眼眶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疹。
应对措施:
1、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
2、防蚊灭蚊。外出时穿长袖长裤,提前涂抹花露水或驱蚊剂;室内使用蚊帐、纱门纱窗、蚊香、灭蚊药等防止被蚊虫叮咬。
3、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定期清理居室周围水盆、轮胎、花盆内余水,消除蚊虫孳生地。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冷、发热、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外出旅居史,以便开展登革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避免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狂犬病
主要症状:特异性恐风、恐水、发作性咽肌痉挛、多汗流涎等。
应对措施:
1、管理传染源(主要是犬类的管理),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是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及时主动给宠物接种兽用狂犬疫苗,同时圈养好自己的宠物,避免爱犬与流浪犬或无主犬接触。
2、在外出遛狗时,应使用犬链、嘴套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类伤人事件的发生。
3、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应尽快到医疗机构进行暴露后规范处置。在家可先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残留,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或苯扎氯铵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无冲洗消毒条件时,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暴露后规范处置,及时、规范、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高温中暑
主要症状: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重症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现象。
应对措施:
1、在高温天气,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合理休息。
2、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须加强通风降温设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3、避免正午时段外出。外出时,应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并涂抹防晒霜。
4、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适量补盐、饮食清淡、保证能量充足,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
5、若发生中暑症状应快速、持续、有效降温,严重时应及时拨打120,前往就近医疗点就医。
野生菌中毒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精神亢奋、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
应对措施:
1、不采不食野生菌。2、不买不卖野生菌。3、吃前拍照、保留野生菌样品。4、中毒立即送医,如潜伏期短,出现全身酸痛、酱油尿,可能是剧毒野生菌中毒,应转定点医院救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主要症状:结膜水肿、充血,眼睛刺痛、沙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等症状
应对措施:
1.注意个人用眼卫生,爱眼护眼,避免用手揉擦眼睛。
2.不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等物品。
3.经常清洗枕套、床单、毛巾等生活用品。
4.如眼睛出现不适症状,不去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并尽量不与家人接触,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发热、咳嗽、口痛。
应对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2、及时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
3、高峰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及时就医,感染后居家休息。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及时对患儿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工作,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病和突发疫情,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流行性感冒
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通常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应对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6月龄以上所有愿意接种且无禁忌证者,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均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居家休息,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复工、复课。
疟疾
主要症状: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体温恢复正常,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
应对措施:
1、尽量不去非洲等疟疾流行地区。出国前,了解疟疾流行情况,获取疟疾防治知识,必要时携带抗疟药品。
2、防蚊灭蚊。在境外疟疾流行地生活、工作时,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3、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及时就医。回国后如反复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境外旅居史,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Ⅰ、Ⅱ、Ⅲ、Ⅳ分别指流行风险等级为高、较高、中、低。
*Ⅰ、Ⅱ、Ⅲ、Ⅳ分别指流行风险等级为高、较高、中、低。
match
百日咳
m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程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近年来全球多国出现百日咳疫情回升的情况,我国百日咳疫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
健康提示
(1)规范接种疫苗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共接种4剂次,分别在儿童满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2)做好个人防护 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体育锻炼。
(3)加强重点机构防控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加强因病缺勤追踪;做好卫生管理,确保教室和其他室内场所定期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
(4)及时诊断治疗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和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降低疫情传播及发生重症的风险。百日咳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以及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脑水肿,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临床治愈后会留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癫痫样发作等后遗症。病例多集中于7-9月。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常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健康提示
(1)及时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共接种4剂次,8月龄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2)做好防蚊、灭蚊,外出活动时宜避开蚊虫喜好的阴暗隐蔽环境,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3)加强家畜饲养管理 家畜尽量远离人居住环境,搞好家畜环境卫生,做好圈舍防蚊灭蚊,必要时给家畜接种乙脑疫苗。
(4)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