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清晨,随着CZ6839航班飞入喀什的天空,来自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的广东柔性援疆医疗团队24名成员,圆满结束了186天的援疆使命返粤。
这24名援疆专家们,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指导下,以“广东医生精神”为旗帜,不忘初心、勇挑使命,积极投身于喀什地区卫生健康保障事业。
回顾这半年的奋斗历程,他们以医者担当,交出了助力边疆医疗事业发展的亮丽答卷。

01医疗服务精湛门诊量约2500人/次,手术量约300多台次。中医、口腔科、眼科等专家门诊爆满,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多例急危重病人。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22面、感谢信6封。
02专科创新突破开展了10多例新技术,填补当地医疗相关领域空白。建立儿童肿瘤专科联盟,推动专科规范化建设,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
03区域能力提升牢记促进区域医疗均衡发展使命,开展77场次的下基层医疗机构质量督导巡查工作,为全区的医疗服务一致性提出建议和指导。
04人才培养多元通过多种方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与技术,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邀请国内医疗大咖来喀交流,半年期间共举办各类别的培训、授课193场次。
05科研教学共进常态化在科内讲授科研专题讲座,带领科室成员从临床问题出发开展科研,指导和参与5项科研立项,其中1项协助科室人员取得“天山英才”科研立项,完成1篇SCI文章投稿,指导6篇论文发表。
06民族交融密切开展义诊、科普讲座等活动108场,用心促进与当地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力量。
广东柔性援疆医疗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他们在援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展现出了“广东医生”的独特风采和责任担当。
黄滔进
以医术与仁心架起援疆桥梁

他扎根边疆儿科病房,以精湛医术屡救多例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等重症患儿,开展儿童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领域空白;深入基层义诊,勇担公共事件救治,用仁心仁术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以赤子丹心践行医者使命,托起边疆儿童生命朝阳。
甄劲雄
帕米尔上雄鹰飞,胃肠医路绽光辉

作为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专家,他以仁心仁术攻克微创技术难关,助力喀什肛肠外科跃居地区领先水平;组织23场 “星光小讲堂”倾囊相授,育本土骨干守护边疆;帕米尔高原留下义诊足迹,让先进医疗扎根戈壁,以医者为桥连通粤喀,托起民族团结的生命绿洲。
高维凤
以爱为翼,飞越千山守护喀什新生命

援疆守初心,她肩负新生儿科主任重任,专注于新生儿呼吸机精准调校,筑牢院感防控底线,优化急危重患儿救治流程,带教培育本土英才,以无菌港湾守护新生命。她以分秒必争的担当托举患儿生机,用医术与情怀播种边疆希望,为喀什新生儿撑起生命晴空。
蔡必林
以技术创新、团队赋能构筑生命防线

在重症医学科的工作中,他以系统带教、规范流程、多维整合锻造重症救治铁军,授前沿理论、训抢救真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通过“技术扎根”与“人才造血”,他持续筑牢边疆危重症救治防线,以精诚协作筑边疆生命长城,用医术与担当书写“医”往无前的大爱篇章。
李明高
康复医学科的规范和技术引领者

他优化了重症康复的管理规范,通过查房和培训,并把管理经验落实到每一个重症患者。在科室开展多项康复治疗技术,丰富了科室的康复诊疗手段,参与科室药物临床试验创建工作,成功地建立康复医学科药物临床试验的基础架构和管理规范,以开拓革新提升康复医学科医疗服务能力。
林智
泌尿微创外科的引路人

他深入调研,精准帮扶,传输先进理念,教授前沿知识,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手把手教会当地医生开展各种常规微创手术,拓展微创手术涵盖的病种,包括膀胱癌、前列腺癌、肾输尿管癌等泌尿系肿瘤,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现场示范教学,起到引领前进的作用。
方洪明
倾注仁心仁术 守护边疆健康

他担任神经内科二区主任,每日查房、精调治疗方案,参与MDT会诊破难题,救危重显神通,铸神经内科诊疗利剑。定期组织科内讲课学习,指导低年资医生和规培生。援疆专家门诊服务广受好评,义诊活动传播健康种子。他为南疆神经内科发展添砖加瓦,为南疆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王蔷
技术赋能边疆 匠心守护光明

她以专业技术助力边疆眼科诊疗水平提升,用实际行动架起粤喀医疗协作桥梁。系统优化屈光手术全流程,立标准、规操作、育英才,“一对一”带教提升技能。通过规范诊疗体系、培养本土人才,为喀什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她用专业与热忱,守护边疆群众的光明视界。
伍艳鹏
援疆大爱,点亮边疆儿童肿瘤救治之路

她为受援地破儿童肿瘤诊疗困局,率先引入规范化诊疗体系,通过科普宣讲破除“预后差”认知误区,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她秉持“临床带教+科研孵化”模式,培育专科骨干铸造“带不走”的团队。她以技术破冰、以情怀扎根的实践,为民族团结与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鲜活样本。
何璐
技术援疆筑基石,规范诊疗护健康

她日诊疑难,累计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近300例,为受援地高发肿瘤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采用“集中培训+一对一辅导”模式,教授靶区勾画、放疗设计要点;通过系统性教学、个性化带教和标准化建设,帮助科室建立起从靶区勾画到计划评估的完整放疗技术链条。
梁雪松
扎根南疆践使命 中医仁术润边疆

作为中医科副主任,他以专业与热忱践行援疆使命,攻克疑难病症显奇效,门诊量居柔性援疆医疗队之首。定制多学科方案提诊疗水平,融合医教研传授岭南绝技,引入广东省中资源建针灸联盟,主导创建南疆首个“中西医心身协同门诊”,推动亚专科建设,扩大科室影响力。
裴玲
促医疗资源下沉,助力科研赋能

她十余次义诊送医下乡,传授经验提升基层医护诊疗水平,改善当地群众健康观念。她以科研为擎,教授专题讲座,带领团队破临床难题,已有一篇SCI文章在投,并自主开展了一项横向回顾性课题研究,从“输血”到“造血”,她以仁心培育“带不走”的科研医疗队伍,推动喀什医疗科研水平整体提升。
李磊
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创新与传承

担任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期间,他开展100多例复杂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为当地患者解决颌面部创伤、先天性畸形等复杂病症。他将先进的口腔颌面外科技术引入新疆,培养了一批能够独立开展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医疗人才。深入基层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活动,他用细心仁心赢民心,架起民族团结桥。
黄颖
南疆精神卫生事业的引领者

她将查房与教学相结合,定期进行病例的点评指导;每月进行临床技能授课,为学员制定学习和考核的方案;以“师带徒”的方式,开展临床研究项目;多次完成大型的公益性讲座和义诊,指导喀什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从医、教、研三方面推动精神卫生中心提升。
苏妤
多措并举推动老年医学发展

她以老年综合科副主任身份,围绕四大抓手精准发力:实现科室床位使用率提升5%、患者满意度达100%,并为县级医院提供远程诊疗支持;建立“骨干带组+集体查房”机制;主持申报院级新项目1项、实用专利1项;实施核心制度周考评与绩效月兑现,推动病历两日归档率稳居全院前三,抗生素使用率下降5%。
班莉
聚焦精准医药管理,促进服务能力提升

她在南疆地区带队进行喀什地区药学质控巡查,指导各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协助受援科室药学部成功申报自治区科技厅“天山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为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制定和修改了6项规章制度。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她主导了国区DSA介入团队建设,推动医疗管理流程优化与提升。作为柔性援疆医疗队队长,她还组织了10多场面向当地的科普、义诊和共建活动。
黄志东
麻醉科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先锋

担任麻醉科主任期间,他引入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新技术,提高插管成功率与安全性。指导年轻医生掌握纤支镜引导下的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技术,并加强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及动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培训,推广多模式镇痛理念,优化术后疼痛管理流程,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与满意度。
邓世杰
以麻醉妙术 铸医心长城

他勇挑管理教学重担,定期主持交班、授课帮助科室理论水平提升;传授超声神经阻滞绝技,演示困难插管关键技术;深度参与院内MDT,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诊疗方案,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手术的麻醉,以精湛医术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李伟
以核医技术赋能边疆医疗发展

担任核医学科主任期间,他以技术赋能当地核医学科发展:推广PET/CT检查,提升临床认知;推动筹建南疆首个核素治疗病房,便利患者就医;推动核素备案扩容,拓展新技术应用。他注重科研与教学并重,倾心指导当地医生,与同事共战悟使命,以专业热忱书援疆华章。
陈诗华
援疆护理创新与传承

她将广东先进护理经验与边疆实际深度融合: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体系,显著提升患者术后活动率;创新管道二次固定法,推广肺康复操,运用吴茱萸热熨技术解决肠梗阻难题,并获评“2024年度援疆医疗技术创新奖”。她为学科优化7项核心制度,累计培训230人次,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实现优质护理资源跨地域传承。
古雪兰
守护母婴平安,助力专业成长

她与团队紧密配合,帮助受援地产妇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平安。她不仅注重技术操作,更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她们信心和力量。通过举办工作坊和实操演练,帮助当地助产士提升专业技能。走进社区和助产士门诊,为孕产妇提供免费护理服务和健康咨询,帮助更多家庭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李明玉
全力护航母婴健康

她以“技术帮扶+能力建设”双轨模式助力当地产科发展,建立并发症“预警-识别-处置”全流程规范,成功指导处理多例危急重症案例。实施链条式培训,弥补难产接生技术短板,并创新实施“案例复盘查房制”,联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课题研究,显著提升团队临床思维、应急能力和学术水平。
林小婵
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她任急诊医学科护士长期间,利用6S理念规范科室医疗物品与文件管理;借鉴SBAR模式开展培训,完善护士交接班程序。她构建护士准入、考核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传帮带”,还协助筹备急救竞赛并指导队伍获一等奖,为急诊科人才教育管理实现“造血”。
肖海琼
用热血与智慧书写护理担当

作为喀地一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兼疏附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护理部主任,她全力推进急诊医学科标准化建设,实现多院区急救流程高效协同。以“粤喀同心”为纽带,统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三院区资源,创新护理同质化管理模式,牵头急救技能培训、跨院区应急演练,提升区域救治能力。她以技术传帮带培养本土骨干,用公益义诊传递医者温度,以专业与热忱守护生命之光。
广东省认真学习贯彻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组团式”支援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积极精准响应受援地需求,作为“组团式”支援的有效补充,发挥柔性人才“机动队”“及时雨”的作用,2023年以来共向喀地一院组派柔性医疗人才228名,形成刚柔并济“大组团”,推动受援地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跃升。
援疆有期,大爱无期。广东援疆将进一步发挥“组团式”医疗援疆作用,指导广东柔性援疆医疗团队与受援地医护人员共同开展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为守护边疆人民健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