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院健康教育
1.疾病常识指导 告知病人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安静休息,谢绝探视,持续或间断吸氧。给氧期间,嘱咐饮水、进食时应取下鼻导管,防止呛咳或误吸。持续疼痛者,说明给予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告知应卧床休息,无并发症者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心肌酶谱正常后可在护士指导下床旁活动,先在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在室内缓步走动。病情重者,卧床时间应延长。
2.饮食指导 饱食或饮食不当是引起心绞痛发作的原因之一。这与餐后血脂、血黏稠度、血小板黏附性均增高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低下,心排血量减少,加上长时间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不良,嘱咐病人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发酵食物,以减少便秘与腹胀。进食不宜太快及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排便指导 无论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心梗病人,均可因排便用力而诱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还可发生心脏破裂。故必须强调心绞痛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因腹内压急剧升高,反射性引起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而发生意外,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排便时必须有专人看护,严密观察心电图改变。
4.心理指导 向病人说明精神及躯体的应激容易诱发心绞痛发作,因应激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及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还可影响糖、脂肪代谢的改变。A型行为的人易发生应激,指导病人心情放松,对许多事情不要太苛求,顺其自然,以减少和避免心绞痛的发生。当心绞痛发作时,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应安抚病人,指导做放松训练。
5.用药指导 向病人说明阿司匹林是预防冠心病的基础药物,长期服用或大剂量服用可导致胃溃疡或胃出血。告知病人每天服用50~150mg,并于饭后服用。应用溶栓药物治疗者,说明溶栓疗法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达到TIMI(心肌梗死溶栓)3级血流,使梗死相关血管在心肌水平上再灌注,尽可能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帮助病人建立服药的遵医行为,告知溶栓治疗后应重点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及疼痛缓解的程度。
(二)出院健康教育
l.保健知识指导 说明冠心病病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甚至终生的预防和治疗,强调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过量饮酒、糖尿病、肥胖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主动学习预防冠心病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用药指导 强调应遵医嘱用药,交代出院后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重点说明抗凝、调脂、降压药物的服用方法和监测要求。
3.饮食指导 向病人说明合理健康的饮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也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告知冠心病饮食的基本原则是:
(1)维持热量平衡,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2)控制动物脂肪,不吃高脂肪食物和动物内脏;
(3)增加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的摄入;
(4)限制糖类,少吃甜食;
(5)适当增加维生素和食物纤维摄入量,多吃瓜果蔬菜;
(6)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5~6g),增加有益无机盐(钾、钙)和微量元素摄入量
(7)膳食清淡,少食多餐,限制饮酒,不喝浓茶。
4.运动指导 告知病人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治疗的作用是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维持血糖、预防冠脉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减轻精神压力、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指导病人出院后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步、骑自行车、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
5.自我监测指导 告知病人出院后注意观察和处理心绞痛发作的警告信号,如心绞痛变得不稳定、发作次数频繁和持续时间长,胸口持续疼痛且延续至颈、手和腭,休息时发生胸痛、出现恶心、呕吐、气促、休克等心肌梗死的先兆时,立即坐下或躺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心绞痛持续3min以上不缓解,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