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两只口袋”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的人格魅力、思想风范,光照千秋、堪称楷模。他只讲付出不求索取,一生清贫;他公私分明,品格高洁,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一生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陶行知对公账和私账有一个精辟的论点:“公私之间应当划条鸿沟,不使他有毫厘的交通。公账混入私账,就是混账。公民...
张衡拒收“金错刀”提起张衡,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会马上想到举世闻名的“地动仪”。但是,鲜有人知悉在这位“天文巧匠”的身上,还曾发生过一起拒贿轶事。张衡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哲学家。张衡为官期间,不慕功名富贵,为政清廉,当时的官场上广泛流传着他拒收“金错刀”的故事。公元136年,张衡出任河间王刘政的国相。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
白居易当县令怒打行贿人唐朝贞元年间,白居易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第二天,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新时代廉洁文化有哪些丰富内涵,我们党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需从哪些方面着力?如何增强新时代廉洁文化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我们特邀纪检监察...
不贪为宝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所欲之物与所厌之事,懂得取舍,至关重要。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大夫子罕,一日有一人怀揣宝玉叩响了子罕宅门。献玉之人告诉子罕,上门之前,已经请过治玉之人看过,说这是难得的玉石,故而才敢将它献给您。面对别人献上的宝玉,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子罕以不贪为宝,若是收下了宝玉,便是贪财,便丧失了自己最珍重的廉洁品质,如此“自毁长城...
陈毅元帅的清廉家风对父母的“约法三章”1950年春,陈毅的父母从四川老家千里迢迢来到上海看望阔别二十多年的儿子。陈毅见到饱经风霜的父母,非常高兴,嘘寒问暖后便安排二老在家里住下。陈毅和夫人张茜平时工作都很忙,数天后才抽出一个周日陪二老在市内观光了大半天,后来就再没空了。陈毅父亲生性好动,时间一长就在家待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想出妙法,即每到周六下午就给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陈仁农打电话,请他作陪游览。陈仁农...
清正廉洁人物——于谦于谦,可以说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受老百姓爱戴,被尊称为“于青天”。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